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1月15日经过6年的野放生活,曾经流离失所的普氏野马在它们的故乡——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现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生种群。目前,普氏野马野外种群已达7个,小群有3匹,大群有16~17匹。 据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介绍,自2001年8月首次放野27匹野马以来,经过几次补充,目前已有55匹野马能自由驰骋在原生地的戈壁荒漠上,其中20匹为野放野马外,其余都是在野外出生的小马,小马的比例已接近70%。
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1月15日经过6年的野放生活,曾经流离失所的普氏野马在它们的故乡——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现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生种群。目前,普氏野马野外种群已达7个,小群有3匹,大群有16~17匹。
据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介绍,自2001年8月首次放野27匹野马以来,经过几次补充,目前已有55匹野马能自由驰骋在原生地的戈壁荒漠上,其中20匹为野放野马外,其余都是在野外出生的小马,小马的比例已接近70%。研究中心通过持续跟踪发现:截至目前,完全野化生存的普氏野马已繁殖了36匹小马驹,繁殖成活27匹,平均繁殖成活率70%。
野放野马种群不断扩大,第二代、第三代小马驹开始陆续在野外诞生。据欧洲区普氏野马繁殖计划负责人、德国科隆动物园园长孜莫曼女士介绍,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野放野马已经逐渐远离了保护者,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曹杰说,今年下半年放野的一个野马种群,目前已远离了原来的野放点,深入到卡拉麦里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西部,活动在离野放点120多公里的沟谷地带。
野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困难。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曾试图根据GPS定位的野马项圈接近野马,可野马在距离曾经的“保护者”和“繁育者”数百米外,就如闪电般飞奔离去。曹杰说,为野马佩戴的GPS项圈,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掌握野放野马的行踪,但目前只有3匹野马佩戴了GPS项圈,平时还得靠望远镜监测。
正在此间进行野马国际联合科考的动物学家、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曾通过最新的卫星遥感地图找到了野放野马的活动踪迹。学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的新疆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I物种。1985年,林业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从国外引回野马后制定了适应性饲养-栏养繁育-半自然散放试验-自然散放试验-自然生活的野马种群的方案。
经过保种、扩群、野化研究实验等工作,这些野马现已渡过了适应关、繁殖关(1988年),及其子一代(1992年)、子二代(1995年)、子三代(2004年)繁殖关,并陆续放归野外,实现了野外成功繁殖。据介绍,目前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册记录野马356匹,共繁殖了4代311匹,其中,圈养繁殖275匹,繁殖成活231匹,平均繁殖成活率85%;放归野马繁殖36匹,繁殖成活27匹,平均繁殖成活率70%。中心现有野马216匹,其中圈养117匹,野外野放55匹,半散放44匹。
本文来源:开元网页入口-www.8kartu.com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